一、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
1、和大怨,必有馀怨;报怨以德,安可以为善?
2、昏于利害,惑于是非,为疾者多,故莫有能觉者。
3、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4、邪与正相伤,欲与性相害,不可两立,一起一废,故圣人损欲以从性。
5、解悟:凡事过犹不及,钱虽然是好东西,但太多了,却未必是好事,因为盗贼已经开始惦记你了。如果身处富贵,却不知布施修善,还骄纵无度,就一定会招来灾祸。
6、解悟:能够了解别人,只能称为机智,能够了解自己,才算真正的明白人。战胜别人,说明你能力比较大,战胜自己,才算真正的强者。懂得知足的人,才是真正的富有,能够身体力行的人,才是真正有志向的人。
7、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,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。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,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。
8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9、(解释)天地无所谓仁慈不仁慈,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(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)一样平等;圣人也无所谓仁慈不仁慈,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(古代用草扎成的祭品)一样,任凭百姓自生自灭。
10、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,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的欲望。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,永远是满足的。
11、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。
12、柔弱胜刚强。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13、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为也,不可执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
14、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;自见者不明;自是者不彰;自伐者无功;自矜者不长。
15、先唱者穷之路,后动者达之原。
16、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
17、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
18、不尚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心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常使民无知无欲。使夫智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
19、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道隐无名。
20、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,恒也。
二、孔子最经典的励志句子
1、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上德无为而无以为;下德无为而有以为。
2、天地与我并存,万物与我为一。
3、天长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也,故能长生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,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
4、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
5、出自《道德经·第六十八章》。真正的勇士不会勇武斗狠;善于打仗的人也不会发怒;善与敌人交战的人不要与之交锋;善于用人的人甘心居于他人之下。
6、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。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六章
7、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上德无为而无以为;下德无为而有以为。上仁为之而无以为;上义为之而有以为。上礼为之而莫之应,则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
8、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
9、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
10、以其无私,故能成其私。
11、方而不割、廉而不刿、直而不肆、光而不耀。
12、子曰: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13、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
14、·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。以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——老子语录
15、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
16、不与人相争的,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。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“柔弱胜刚强”的哲学思想。老子所谓“不争”,不是放弃一切,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。
17、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
18、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。——《道德经.第二十四章》
19、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
20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《道德经》第二章
三、老子精辟短句
1、·天之道,其犹张弓欤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馀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
2、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;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昏乱,有正臣。《道德经》第十八章
3、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;其政察察,其民缺缺。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。
4、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: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恒也。治大国,若烹小鲜。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祸莫大于不知足;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~
5、(解释)踮起脚跟想站得高,反而站不稳,大跨步前行,不可能走得太远。固执己见的人,是看不分明的;自以为是的人,是看不清是非的;自我炫耀的人,是显不出功劳的;自高自大的人,是不能长久的。
6、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
7、“三十辐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”(第十一章)
8、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。
9、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其复。
10、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“玄同”。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;不可得而利,不可得而害;不可得而贵,不可得而贱。故为天下贵。
11、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12、230年后来到最初任职之地,一首唐诗感慨物是人非,更感慨王朝没落
13、权,然后知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。
14、善有果而已,不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。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
15、·天之道,损有馀而补不足。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。孰能有馀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。
16、·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——老子名言
17、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
18、道常无为,而无不为。
19、上仁为之而无以为;上义为之而有以为。
20、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
四、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英文
1、论语:子曰: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
2、物壮则老,是谓不道,不道早已。
3、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
4、(解释)委曲才能保全,弯曲才能伸直;低洼会被充盈,破旧才能生新;少取则获得,贪多则迷惑。
5、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
6、上仁为之而无以为;上义为之而有以为。
7、企者不立;跨者不行;自见者不明;自是者不彰;自伐者无功;自矜者不长。
8、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
9、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智大迷,是谓要妙。
10、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故抗兵相若,哀者胜矣。
11、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——《道德经.第九章》
12、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13、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
14、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善者不辩,辩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
15、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,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
16、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。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,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,所以最接近于“道”。
17、(译文)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,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。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,战胜自己才叫刚强。知道满足者(总感到)自己富有,身体力行者(才说明)他有远大的志向。
18、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
19、解悟:最高层次的品德修养,就如同水一样,只管付出,不问得失。水,虽然给天下万物提供滋养,功德无量,却总是默默无闻,不仅不会居功自高,还甘居人下,任劳任怨。
20、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
五、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有哪些
1、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
2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3、“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”
4、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
5、(出处)《道德经》第五章。
6、这句话的意思是,“不自我表扬,反能显明;不自以为是,反能彰显;不自己夸耀,反能见功;不自我矜恃,反能长久。”(陈鼓应)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,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,“自见者不明;自是者不彰;自伐者无功;自矜者不长。”(第二十四章)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,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。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?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?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。
7、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锐之,不可长保。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8、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9、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10、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成身退,天之道也。
11、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
12、(译文)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,倾盆大雨下不一天。
13、·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
14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
15、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
16、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
17、清静者德之至也,柔弱者道之用也。虚无恬愉者,万物之祖也,三者行则沦于无形,无形者一之谓也。
18、“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”(第七章)
19、出生入死。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;人之生,动之于死地,亦十有三。
20、·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