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三国名言
1、孙策既死,孙权哭倒于床前。张昭曰:“此非将军哭时也。宜一面治丧事,一面理军国大事。”权乃收泪。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,请孙权出堂,受众文武谒贺。孙权生得方颐大口,碧眼紫髯。
2、斩将搴旗,威振疆场,亦偏将之任,非主公所宜也。愿抑贲、育之勇,怀王霸之计。——张昭谏孙权
3、为什么少不看水浒呢?因为少年血气方刚、易于冲动,看了《水浒》学里面的英雄好汉,形成不良的习性,所以少不读水浒。那为什么老不读三国呢?因为深谙世故的人读《三国》,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、尔虞我诈,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、沟壑满胸;上了年纪的人读《三国》,常常会唤起当年纵横四海、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,产生英雄迟暮的感慨,无奈一把辛酸老泪,所以老不读三国。所以老不读三国。
4、(夫为治有体,上下不可相侵。譬之治家之道,其家主从容自在,高枕饮食而已。若皆身亲其事,将形疲神困,终无一成。——杨顒谏孔明)
5、丈夫处世兮立功名,立功名兮慰平生。慰平生兮吾将醉,吾将醉兮发狂吟。
6、解释:玉可以被摔碎,但不能改变它洁白的本质;竹可以被焚烧掉,但不能毁掉它的骨节。
7、大丈夫生于天地间,不识其主而事之,是无智也 今日受死,夫何足惜 ——田丰译文:大丈夫生在三国演义的名言名句: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——诸葛亮志当存高远。——诸葛亮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——诸葛亮夫英雄者,胸怀大志,腹有良谋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者也。——曹操大丈夫生于天地间,不识其主而事之,是无智也!今日受死,夫何足惜!——田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;立功名兮慰平生。慰平生兮吾将醉;吾将醉兮发狂吟!——周瑜为将之道:勿以胜为喜,勿以败为忧。——智勇武将不傲才以骄人,不以宠而作威。——诸葛亮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——诸葛亮
8、勿谓寸阴短,既过难再获。勿谓一丝微,既绍难再白。 ——清·朱经
9、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!——曹操
10、朕不为弟报仇,虽有万奄江山,何足为贵!
11、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问周瑜
12、大丈夫生于天地间,不识其主而事之,是无智也!今日受死,夫何足惜。
13、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政治家,军事家诸葛亮《诸葛亮集》
14、砥砺(dǐlì底厉):磨刀石。裳带:衣带。这两句大意是:泰山变得磨石一样小,黄河变得衣带一样细。从本义来看,是托物明志,即以泰山、黄河为喻,表现一种不变的决心。
15、大丈夫处世,不能立功建业,几与草木同腐乎?
16、大丈夫生于乱世,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。《三国演义》名句4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——刘备名言
17、十余万生灵啊,皆因跟随我而遭此劫难。即使草木之人,铁石心肠,能不悲乎?
18、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问周瑜。
19、(4)我是有些轻率,不过如果有上万的精骑支援于我,一定能够斩杀董卓劫回圣上。我本应该重整人马,只可惜我实在无力继续追杀。等我回来一看,各位诸候居然在这烹牛宰羊,饮酒作乐,我曹某经此大败,已经看透了各位的心机,可见诸公名义上是为了扶汉剿贼,实际上都在谋取自己的私利。曹某深以为耻,自此告辞!……
20、“碧眼小儿,紫髯鼠辈!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,誓扶汉室,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!我今误中奸计,有死而已,何必多言!”
二、三国名言名句大全励志
1、刘备,人中之龙也,生平未尝得水,今得荆州,是困龙入大海矣,孤安得不动心哉。
2、夫志当存高远,慕先贤,绝情欲,弃凝滞,使庶几之志,揭然有所存,恻然有所感;忍屈伸,去细碎,广咨问,除嫌吝,虽有淹留,何损于美趣,何患于不济。若志不强毅,意不慷慨,徒碌碌滞于俗,默默束于情,永窜伏于平庸,不免于下流矣。
3、大丈夫处世,当努力建功立业,著鞭在先。今若不取,为他人所取,悔之晚矣
4、马氏五常,白眉最良
5、孙坚:此人身长八尺,英雄双全,横跨三江,威服六郡,富春人也。姓孙,名坚。
6、不傲才以骄人,不以宠而作威。——诸葛亮。
7、吕布曰:量此鼠辈,合足数也,18路诸侯,布视之为草芥,大丈夫生于天地间,岂可久居人下?今生不能娶汝为妻,非英雄也,我匹马纵横天下,我怕谁来?....
8、翻译:比喻想得利不成,反而遭受双重损失。
9、公不见丁原、董卓之事乎。
10、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周瑜是心胸狭窄,永不服输的代名词,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,不久于人世时,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。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,长了诸葛志气,灭了自己威风。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。
11、(操平生为人多疑,虽能用兵,疑则多败。——孔明评曹操)
12、有人说《后出师表》不是诸葛亮写的,先不论是谁写的,这里的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,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,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。
13、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,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,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,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,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。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,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;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。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。
14、文言文的精炼让这句话有了两个解释。其一:曹操你要是生逢太平年代,你就能做皇帝的好帮手;你要是生逢战乱年代,皇帝要沦为你的好帮手。这种解释把曹操放在了被动局面。
15、(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!——曹操)
16、出自:两汉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
17、一公则万事通,一私则万事闲。
18、我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。——关羽
19、泰山成砥砺,黄河为裳带。
20、((孙策)轻而无备,性急少谋,乃匹夫之勇耳,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。——郭嘉)
三、三国名言不在众寡
1、"子龙一身都是胆也!"
2、“古人作事无巨细,寂寞豪华皆有意;书生轻议冢中人,冢中笑尔书生气!”言者:罗贯中。(三国演义)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理由:曹操是一个复杂的人,他戎马一生,才华横溢,为人悍狠,性格浪漫,魅力四射,《邺中歌》可谓相当到位地对曹操进行了总结。无论说他是英雄也好,枭雄也好,奸雄也好,人们不得不承认他的“雄”,他考虑处理问题时,往往不是常人能看透的。后世有多少酸腐书生自以为肚子里有些许墨水就随意臧否古人,颇有“不恨我不见古人,只恨古人不见我”的得意之处,曹操只会笑话他们的迂腐。联想到网上一些人高谈阔论毛公邓公得失,与江青说毛公只有“一碗红烧肉”的度量何异?毛公深不可测,江青只不过看到一碗红烧肉而已,便以为这便是毛公,殊觉可笑!
3、袁绍虽强,事多怀疑不决,何足忧乎!——曹操
4、单丝不成线,独木难成林。
5、北让曹操占天时,南让孙权占地利,将军可占人和——隆中对
6、专待春雷惊梦回,一声长啸安天下。——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
7、为社稷之臣,不能匡君救主,空生天地间耳。
8、使人杀其母,而我用其子,不仁也。留之不使去,以绝其母子之道。不义也。
9、轻:轻视。然:如此。这两句大意是:文人相互轻视,自古以来就是如此。知识分子往往互相轻视,或由于自矜自高,或由于忌妒他人,自古以来就有这种陋习。
10、2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——刘备
11、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——春秋·孔子
12、贵而不骄,胜而不恃,贤而能下,刚而能忍。
13、夫为将之道,军井未汲,将不言渴;军食未熟,将不言饥;军火未生,将不言寒;军幕未施,将不言困;夏不操扇,冬不服裘,雨不张盖,与众同也。
14、肃曰: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,四海孰不钦敬?功名富贵,如探囊取物,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?布曰:恨不逢其主耳。肃笑曰:良禽择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见机不早,悔之晚矣。
15、锅里煮着豆子,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,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。豆茎在锅下燃烧,豆子在锅里哭泣。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,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?《七步诗》现代版本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
16、诸葛亮——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。
17、人中吕布,马中赤兔。
18、夫为治有体,上下不可相侵。譬之治家之道,其家主从容自在,高枕饮食而已。若皆身亲其事,将形疲神困,终无一成。——杨顒谏孔明
19、大丈夫处世,不能立功建业,几与草木同腐乎?
20、玄德闻徐庶之语,方悟司马德操之言,似醉方醒,如梦初觉。引众将回至新野,便具厚币,同关、张前去南阳请孔明。
四、三国名言搞笑
1、自是:自以为是。章:同“彰”,清楚,明白。自建:自我夸耀。立:建立,有实绩。自以为是的人糊涂,自我夸耀的人无功。
2、董卓:身长八尺,腰大十围,肌肥肉重,面阔口方,手绰飞燕,走及笨马姓董,名卓。
3、赤面秉赤心、骑赤兔追风,驰驱时无忘赤帝,青灯观青史、仗青龙偃月,隐微处不愧青天——关公庙前的某联
4、(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——诸葛亮)(色厉胆薄,好谋无断;干大事而惜身,见小利而忘命:非英雄也。——诸葛亮)(为人者,有大度成大器矣!)(周郎妙计安天下,赔了夫人又折兵!——诸葛亮)(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,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。——曹操)(志当存高远。——诸葛亮)(与公瑾交,若饮醇醪,不觉自醉。——程普)(才须学也。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——诸葛亮)(三日不见,变刮目相看。——鲁肃)(大丈夫处世,遇知己之主,外托君臣之义,内结骨肉之恩,言必行,计必从,祸福共之。——周瑜)
5、(大丈夫生于天地间,不识其主而事之,是无智也!今日受死,夫何足惜!——田丰)
6、在古代,有四个人被拿来相提并论。姜子牙、张子房、诸葛亮、刘伯温,诸葛亮是唯一一个没有帮助主公完成大业的人,所以只有他的身上,带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色彩。如果要求苛刻一点,只能选一个人作为封建时代臣子的楷模,那这个人,一定是诸葛亮。
7、华:花。思:文思,灵感。这两句大意是:文章像春天烂漫的花朵,文思如山间奔涌的泉水。这两句以贴切的比喻,称赞“建安七子”之一——王粲(字仲宣)文思敏捷,创作丰富,诗文精美。现在可供引用评价、赞美古今其他有成就的作家、诗人。
8、字字珠玑!《三国演义》不愧是一部流传了600多年的著作,它的每一处都充满了魅力。
9、死在俺的刀下,是你的荣幸。
10、8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——评曹操
11、一包方便面吃不饱,两包方便面吃不完。老天觉得一个周瑜不好玩,加个诸葛亮又太乱。
12、未然:还未发生。处:置身于。这两句大意是:高尚的人要预防还未发生的事情,不要置身于犯嫌疑的境地。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,意思是高尚的人应洁身自爱,行为要明智,对于可能被误会和怀疑的处境要预先避免,以免受嫌疑不好洗刷。这两句多用于告诫人们要处事谨慎,要避开嫌疑。
13、三国时魏国思想家刘劭《人物志·英雄》
14、(7)因为我给十八路诸侯准备了一份大礼,而这正是他们最要紧之物。它的价值胜过十万雄兵,天子诏书。大伙想想,十八路诸侯什么都有了,兵马,粮草,军械,唯独缺少了讨贼所必需的天子诏,无此他们凭什么举义讨贼?凭什么号令天下,他们岂不是名不正,言不顺了吗?而我刚刚从京师出来,只有我能够携出天子密诏,也就是说,也只有我曹操,十八路诸侯才算得上名正言顺,盟军才算得上奉天举义。
15、在事情发生前就预先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,并且采取了应对的措施,这样当事情发生时,就不会发生危险。反之,此前没有考虑,没有应对的措施,一旦事情发生,后果就不堪设想。
16、夫为治有体,上下不可相侵,譬之治家之道,………,其家主从容自在,高枕饮食而已,若皆身亲其事,将形疲神困,终无一成。
17、愿陛下将息龙体!臣等尽施犬马之劳,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诸葛亮语
18、长:长处。短:短处。这两句大意是:选取人的长处,丢弃人的短处。人无全美,善于用人的人,能取人的长处,弃人的短处,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。
19、汉室倾颓,奸臣当道。备不量力,欲伸大义於天下。
20、皆轻佻果躁,陨身致败。
五、三国名言名句大全自信
1、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,时难遭而易失也。
2、这首次每次读来都都是那么凄凉,这也是对全书英雄豪杰最好的总结,在厉害的人到头来也是一堆黄土,强如关羽、黄忠、张飞到头来还不是死于一个无名小将手中。曹操、刘备、孙权斗了一辈子最后还不是被司马家捡了便宜。
3、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。摘自《三国演义·第四回》
4、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农民起义,这句口号与陈胜的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相映成辉,后来的黄巢李自成等人喊的口号就明显弱了一些。但是,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张角成了开篇的反派,成了地方割据势力发展壮大的垫脚石。
5、小时候看三国,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,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。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,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,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。
6、在《演义》里,周瑜是心胸狭窄,永不服输的代名词,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,不久于人世时,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。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,长了诸葛志气,灭了自己威风。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。
7、正走之间,见一将手提铁枪,背着一口剑,引十数骑跃马而来。赵云更不打话,直取那将。交马只一合,把那将一枪刺倒,从骑皆走。
8、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政治家,军事家诸葛亮
9、个人认为,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,这句话是最精辟的。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,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,以为泄露了天机。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,试探一下而已,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,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。
10、淡泊以明志,宁静而致远。
11、亮再不能兴兵讨贼,悠悠苍天何薄于我。——诸葛亮
12、19枳棘丛中,非栖鸾凤之所。——关羽
13、(……主公之言,虽合天理,奈离乱之时,用兵争强,固非一道;若拘执常理,寸步不可行矣。——庞士元)
14、大丈夫既领重任,除死方休!
15、我乃燕人张翼德也!谁敢与我决一死战。
16、4鸡肋,食之无肉,弃之有味——曹操(比喻有些事情,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,但不做总觉得惜。)
17、落日无边江不尽,此身此日更须忙。——北宋·陈师道
18、独善其身尽日安,何须千古名不朽!——隐士
19、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
20、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挖掘出历史的真相,正史也不可能全是真的。比起《三国志》,《三国演义》只是虚构的东西更多,但它对历史的贡献,却绝对比《三国志》大。